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教师团队 > 艺体组 > 教研活动

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:中国古代名曲赏析2


时间:2025-04-01    作者:    阅读:


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:中国古代名曲赏析2

授课内容​:《阳关三叠》(古琴曲)、《阳春白雪》(琵琶曲)、《十面埋伏》(琵琶曲)
课时安排​:1课时(45分钟)
教学目标​:
  1. 知识目标​:理解三首乐曲的历史背景、音乐特点及文化内涵。
  2. 能力目标​:运用费曼学习法分析音乐要素(旋律、节奏、情感表达),并能用简化的语言向他人讲解。
  3. 情感目标​: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美学价值,增强文化认同感。
 

一、导入环节:概念引入(5分钟)​

  1. 教师提问​:“如果让你用一句话向小学生解释《阳关三叠》,你会怎么说?”引导学生尝试用生活化语言描述(如“这是一首关于离别的古诗改编的琴曲”)。
  2. 展示简化概念​:用比喻解释三首乐曲的主题:
    1. 《阳关三叠》:古代“送别BGM”
    2. 《阳春白雪》:琵琶演绎的“自然风光纪录片”
    3. 《十面埋伏》:琵琶模拟战场的“声音特效大片”
 

二、费曼核心环节:主动学习与教授他人(25分钟)​

1. 分组任务(10分钟)​
  1. 每组分配一首乐曲,任务包括:
    • 简化知识​:用思维导图梳理乐曲结构(如《十面埋伏》的“列营”“埋伏”“激战”段落)。
    • 教授他人​:组内轮流扮演“小老师”,用比喻或动作演示音乐特点(如用拍手模拟《十面埋伏》的节奏变化)。
2. 小组展示(15分钟)​
  1. 每组派代表用3分钟向全班讲解,要求:
    • 语言通俗(如“《阳春白雪》的高音像雪花飘落,低音像大地回春”)。
    • 结合乐器示范(教师提供古琴、琵琶音效片段辅助)。
 

三、反思与简化(10分钟)​

  1. 回顾问题​:
    • 教师提问:“刚才哪组解释最容易懂?为什么?”引导学生总结简化表达的技巧(如类比、动作演示)。
  2. 文化深挖​:
    • 对比三首曲子的情感差异(离别之悲、自然之趣、战争之烈),关联唐诗、历史事件(如《阳关三叠》与王维诗)。
 

四、实践应用(5分钟)​

  1. 创作任务​:学生任选一首曲子,设计一段“现代版”解说词(如用短视频脚本形式描述《十面埋伏》的战争场景)。
  2. 作业延伸​:录制1分钟音频,向家人讲解一首乐曲,并记录反馈。
 

五、教学评估

  1. 过程评价​:观察小组讨论中的主动参与度、讲解的清晰度。
  2. 成果评价​:通过作业反馈分析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深度。
 

设计亮点

  1. 费曼四步法融合​:
    • 概念教授反馈简化贯穿全程,如“小老师”环节强化知识内化。
  2. 跨学科联系​:结合文学(唐诗)、历史(楚汉战争)深化音乐理解。
  3. 技术辅助​:使用音效、虚拟乐器演示增强直观体验。
参考资料​:费曼法在音乐课的应用;古曲教学案例。
 


版权属于:怀铁一中  设计维护:怀铁一中信息中心
学校联系电话:0745-2788218
湘ICP备05012886号   湘教QS7-201306-001563

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